媒体关注
    你的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山东省供销社:构建“平急两用”农村商贸流通服务网络

    2025年3月7日 来源:大众新闻       浏览:

    日用品消费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消费渠道日趋多元,各类品牌竞争激烈,数字化、个性化、品质化新型消费层出不穷,极大带动了农村消费市场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服务半径、运输成本、信息差异等原因,同城市社区相比,农村消费市场仍然存在各项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亟待打通等问题,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有待满足。

    “农村地区的配送时间相对较长,物流配送成本也相对较高,这就需要健全的渠道网络,坚守为农服务理念。供销社具备这方面优势。”山东供销供应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丰硕介绍。

    一颗大头钉、一盏煤油灯,一盒火柴、一个信封、一个暖水瓶……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乡村供销社曾经是人们购物的“核心场所”,是村民们心中的“宝藏之地”。这些“记忆中的供销社”曾为方便农民生产生活、繁荣农村商品市场发挥了巨大作用。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供销社悄然退场或式微,但它却成为人们时代记忆深处的一抹光影。甚至有些老一辈的人,就认供销社这个“老牌子”。

    在商品流通方面,供销社作为连接城乡的纽带,帮助农民将农产品销往城市,同时将城市生产的工业品引入农村,促进双向流通,满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同时,通过统一采购和销售,供销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抑市场价格,防止因市场波动导致的物价剧烈变化,保障农民利益。在应急保供方面,供销社这个商品市场的“国家队”往往能发挥特别作用。

    “如今,随着电商发展,供销社还能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动农村电商,帮助农民通过线上渠道销售产品,拓宽市场。供销社在新时代助力乡村振兴能发挥大作用。”丰硕说。

    停业多年的老供销百货门市,开业当天卖了15万元

    2月17日,青岛西海岸新区海青供销社主任殷锡国与副主任陈雷,盘点了一下,海青供销超市开业一个月,销售额达82万元。

    西海岸新区供销超市海青店开业当天,店内人头攒动,顾客爆满。

    “总营业面积不到300平方,日均销售2.7万多元,真是很不错了!”殷锡国告诉记者,1月17日开业当天就卖了15万元,顾客真的是人挤人,店员晚上10点下班后,赶忙补货到凌晨1点,“不然第二天不够卖的啊,更来不及补货。”殷锡国说。

    殷锡国从1988年开始就在供销社工作,他介绍,现在重开的海青供销超市是原来海青供销社的第一百货门市部,供销社1992年改制后,它由个人承包,到2002年就不再经营。“场地、房屋租出去了,幸好产权还是供销社的。我们现在重开起来,为农服务的初心还是不变的,所以东西卖得相对便宜,老百姓非常买账。”殷锡国说。

    青岛西海岸供销联合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崇希介绍,2023年10月,西海岸新区供销社重开起第一家供销超市,经营效果很好。社里实施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以供应链、电商、物流、养老、盐业等流通骨干企业为支撑,在西海岸新区合理布局经营服务网点,全面推进“e+N”体系建设,开发“西海岸供销甄选”e商城,在全市布设N家供销超市,构建了“一点多能、一网多用”的便民综合服务体系,建立起贯通区镇村的综合性流通服务网络,为品质西海岸建设增添供销亮色。

    截至目前,西海岸新区供销社已运营15家供销超市,商品种类达2000余种,在日用品销售、农产品购销、花卉绿植代销基础上,新增废旧家电回收、寄递物流等服务功能,搭建起连接农民生产、居民生活的购销平台,带动“小网点、小门店”融入供销系统“大网络、大平台”。

    “2025年,我们计划再开起10家供销超市,为农村商品市场贡献更大力量。”范崇希告诉记者。

    农产品上行助农增收,电商发展添新动力

    位于梁山县馆驿镇东靳口村的梁山杰森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与梁山县供销社直属企业水泊商场合作已有7年时间,为水泊商场供应白菜、生菜、韭菜、豆角等蔬菜。

    “最近主要是供应生菜和上海青两个品类,每天量都各在900-1000斤。我们严格按照商场要求,根据订单种植,保质保量。2024年,总供应233.8吨菜,卖了89.1万元。”合作社理事长赵恒彬介绍。

    梁山县水泊商场集配中心从合作社采购回蔬菜后,再铺货到各分店。

    为带动农产品上行,梁山县供销社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采取订单农业、基地直采和农户直供等形式,强化水泊商场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业务合作。目前,共发展直采基地县域内85个、省内24个和省外8个,实行农产品直采直供,联采分销,并与全县70余家蔬果专业合作社签订长期供货协议,配送服务覆盖14个乡镇(街区),带动1000多农户年增收可达5000万元。

    西海岸新区供销社与区辖内海青镇、大村镇、六汪镇等开展合作,打造供销放心农场,培育“胶供”系列品牌40余种,将当地名优特产品纳入合作保供单位产品名录,带动周围农户就近就地就业增收,为4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部队配送食材近13万吨,年销售额约1.8亿元。

    西海岸新区泊里供销社主任薛连玉向记者介绍供销超里的“胶供”品牌产品。

    “春节前,我们的一款用本地红薯加工的‘胶供’粉条卖脱销了。”西海岸新区泊里供销社主任薛连玉告诉记者。

    聊城市茌平区供销社聊供云采是一家集批发、零售为一体的综合集采商城,对接农产品基地40余家,为茌平城区及乡镇400余家商户提供日常供应,拥有自己的配送团队,通过整合源头种植户打造集农产品分拣、包装、储存、销售、配送为一体的商品综合服务平台,大幅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后一公里”。

    茌平区供销聊供优品直营店和海融商城线上运营中心。

    茌平区有个当地特产叫马蹄烧饼,传说是老一辈一代代传下来的,说是正月十三,父母吃了闺女送来的马蹄烧饼,来年一年不腰疼。所以每年的正月十三,就有闺女回娘家送烧饼这一风俗。正常年份,要买十二个烧饼,遇上闰月的年份,就要买十三个。

    “2月8日,正月十一,我们海融商城,一天卖了600个烧饼。”茌平区供销社负责电商板块的姜颖向记者介绍,海融商城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有三个实体店作为运营依托,产品可以配送到户,城区内2小时送达,乡镇24小时内送达。

    梁山县供销社为加快电子商务建设,促进线上线下运营进一步融合,结合时下热点,拍摄制作小视频,增加水泊商场自有“众智优选”电商平台的曝光率,同时开展常态化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带货”,商场总经理也亲自参与,提升了供销系统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2024年,全县共发展电商团长202人,吸粉100万人次,累计销售达1570万元。

    在农产品产销对接方面,滕州市供销社推进与东风集团农产品产销对接事宜,由市供销电子商务公司为主体进驻中智关爱通平台,在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平台,开设了供销严选等平台账号。联合滕州贵恒农产品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为农民合作社提供农超对接、旺储淡销、直采直供等服务,年销售农产品3万余吨。

    主播正在滕州全媒体人才赋能中心直播带货。

    为加力发展电商,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滕州市供销社引入滕州全媒体人才赋能中心,开设乡村振兴网络直播平台,开展特色农产品直播带货,年线上销售3500余万元,促进了企业转型,把系统涉农企业资源融合一体,为农民提供线上线下、方便快捷的惠农服务,带动农产品上行。建设了占地1800平方的滕州市农特产品展示平台,展示展销“滕韵佳物”“滕味善品”等特色产品。成立滕州星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办了以电商产品为主的商品展示超市,展示经营副食、酒水饮料、粮油、干杂货等各类商品1000余种。利用系统集配中心的优势,对接厂家源头,开展了城区商品配送服务,真正让客户体会到“便捷、优惠、满意、舒适”的购物享受。参与建设锐泽康中央厨房等项目,拓宽农副产品产销对接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布局大仓基地,建设“平急两用”应急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近年来,山东省供销社统筹资源,加快构建重要农产品应急保障体系。

    面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和国家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决策,省供销社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从2022年开始在全省布局建设“平急两用”的山东供销智能仓配和应急保障基地。其中,一期济南基地被列为省重大项目,获得省政府8亿元债券支持,主要涵盖农副产品交易、中央厨房、智慧仓储冷链、数字运营中心、城市集配和成品粮油保障等服务功能,预计2025年4月将投入运营,届时可确保济南主城区500万居民1周以上的粮食、蔬菜、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供应;二期临沂基地即将开工,列入2025年省重大项目,预计今年底投入运营。同时,省级区域性粮食安全应急保障基地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这个项目省供销社争取到7000万元的省级粮食风险基金,项目建成后将服务省会经济圈、提升区域内成品粮油保障水平。

    目前,全省系统已布局建设6处区域性基地和15处县级基地,建设冷链物流设施112处、冷库库容达到86万吨。

    位于章丘的山东供销智能仓配和应急保障基地。

    章丘基地内部也即将完工,准备启用。

    西海岸新区供销社稳步推进大仓基地建设,逐步构建起一批集仓储、分拣、加工、包装、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城郊大仓基地,搭建约2.8万平方米的综合集配中心,应用标准化周转箱循环共用场景,深化物流与流通产业融合,加快推进“平急两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西海岸新区的物流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供销支撑。他们承接的省级区域性粮食安全应急保障基地项目,获得7000万元的省级粮食风险基金及870余万元的青岛市商品粮大市奖励资金。该项目建成后能够集中存放面粉、大米、花生油等小包装成品粮油产品1.5万吨,将有效助力构建覆盖全区、“平急两用”的生活物资应急保障体系。

    梁山县供销社平急两用体制进一步加强。稳步推进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应急保供能力。在县域内布局建设5个重要农产品应急保障基地,依托综合服务站和综合服务社建设40处县级居民生活保障网点,统筹管理县域供销综合集配中心,加大重要农产品应急储备,全力守护全县人民“米袋子”“菜篮子”安全。同时,优化预案、强化演练,不断提升应急保供能力,县供销综合集配中心储备的物资能满足全县人民7天生活所需,水泊商场作为县委、县政府指定应急保供企业,被纳入全省应急保供重点单位。

    健全多级网络,现代流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现代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集成融合运输、仓储、分拨、配送、信息等服务功能,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支撑。

    山东省供销社系统围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以统仓共配、赋能服务为主要内容,建设提升县域综合集配中心41个、乡镇综合服务站416个、农村综合服务社1716个,在40多个县(市、区)建立起贯通县、乡、村的综合性流通服务网络。全省系统发展流通服务企业218家、直营网点3000多个,建成综合性农批市场15家、“中央厨房”39家,对接各类农业生产主体1300余个。

    省社供应链集团发展“鲁供”便利店81家,带动省内外200多家商超企业和3000多个经营门店加入联采分销,精选高品质农副产品纳入“鲁供”系列品牌,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抢抓国家“两新”战略机遇,新组建省级再生资源公司,在全省系统布局经营网点779个。

    临沂盛业超市有限公司。

    盛业超市郑旺店。

    临沂市河东区供销社多措并举,流通服务网络取得新跨越。一是纵向联合,培育龙头企业。河东区供销社积极与临沂市供销社股权联合,成立临沂盛业超市有限公司。经过18年的发展壮大,公司已成长为以超市连锁经营为主,集统采分销、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农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城乡商贸流通服务综合性企业,被评为全国供销合作社日用品采购平台理事单位。现有员工1000余人,年经营额达4.2亿元。同时,公司被列入全市救灾物资“生活类代储企业”、全区应急物资储备基地、生活必需品民生物资储备项目。二是横向发展,布局流通网络。充分发挥供销社系统联合合作优势,在实现区内直营网络镇街全覆盖的基础上,联合市供销社及兄弟县区供销社,在兰山区、罗庄区、沂南县、临沭县等地区发展直营店,着力构建市场活跃、体系完善、公平竞争的现代农村流通网络体系。目前,已发展直营店23家,村级加盟店180余家,直接服务城乡居民群众80余万人。三是体系升级,优化配送。建立以“标准化周转、循环共用、省时高效”为核心的仓储物流配送系统,统筹44亩土地建设盛业超市公司区级日用品集采集配中心,投入750余万元建设标准化库房,并配备叉车、货架、托盘等标准化配套设施,改造升级配送信息管理系统,推动仓储物流配送效能持续提升。目前,拥有2处区级配送中心,常温库面积5万平方米,恒温库、低温冷藏库库容各1万吨,物流车20余辆。

    梁山县供销社为进一步强化流通服务能力,研究确立了“县级抓龙头,强中心(县域供销综合集配中心);镇级强基础、提服务;村级补短板、增扩面”的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思路。以水泊商场为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龙头企业,打造提升1处县域供销综合集配(保供)中心,完成14处镇级综合服务站和148个村级综合服务社的创建,实现了镇街全覆盖,村级全流通,建设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商贸流通服务网络。截至目前,水泊商场总资产达5亿元,营业面积8.5万平方米,拥有1个大型综合超市,25个直营店,商品种类达30000余种,营业收入达4.5亿元,缴纳税款1100万元,连续多年纳税额一直为梁山县商贸流通企业第一名。

    茌平区利民超市刘集村店。

    2月11日,正月十四,附近村民到利民超市刘集村店购买汤圆。

    茌平区供销社构建“利民”连锁经营网络,服务农民生活。区供销社以利民公司为龙头,进一步完善三级商贸流通体系,着力打造“利民超市”品牌。以14处乡镇利民连锁超市为基础,开展日用品经营、农村电子商务、直播带货、快递智能分拣、废旧家电回收等业务,为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截止到目前,现有城区供销综合集配中心1处,乡镇供销综合服务站12处,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120家。2023年茌平区供销社成功创建全国供销合作社县域流通服务强县。

    邹平市供销社持续壮大经合联超市公司、土产杂品公司、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整合资源,构筑县镇村三级流通网络,发挥三级网络健全、配送机制完善的优势,主动承担保供给、稳物价、惠民生重要任务。在县级,建设10万平方米的日用品、农资、冷链、烟花爆竹综合集配中心及再生资源中转集散地,提供储存、分拣、配送、信息处理服务。在乡镇,加快布局步伐,建设镇级供销综合服务站17处。完善仓配设施,建成二级配送枢纽,打造乡镇区域快消品周转配送平台。在村居,通过改造提升、合作共建、加盟联合等模式,建设日用品销售、农产品收购、农资经营、快递收发、再生回收等多种服务于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社178处,在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邹平经合联超市城区中心店。

    山东经合联超市公司是邹平市供销社全资商贸流通龙头企业。2002年,在省供销社的指导帮助下,公司加盟上海联华,开办了全省供销系统第一家大型综合超市。经过20余年改革发展,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总资产6亿元,干部职工600余人,供销超市直营店10家、日用品及冷链集配中心2处、大型购物中心1家、电商服务中心1家,经营服务面积6万余平方米,拥有大型卖场、连锁超市、电商服务等多种业态,年销售额达6亿元。 

    经合联超市明集供销综合服务站。

    经合联超市明集供销综合服务站总投资1000余万元,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年销售额1800万元。配套日用品经营、农产品购销、快递收发、金融服务等便民服务功能,年可帮助销售当地农产品200余吨,日收发快递300件。发挥上连龙头商超,下连村级网点的二级配送枢纽优势,为周边5个村级社配送商品,服务范围辐射周边28个村、10余个社区。

    韩坊村供销综合服务社。

    韩坊村供销综合服务社于2024年12月30日开业运营,是邹平市供销社深入贯彻落实省社“五大发展”理念,巩固提升“三件大事”,新建并投入使用的综合性服务网点,可提供日用品销售、农产品购销、再生资源回收等一站式服务。

    “该服务社总面积500平方米,总投资300万元,坐落于黛溪街道韩坊村,地理位置优越,人口相对集中,投入运营后,服务韩坊村、大李村、张高村等村庄、社区共约1.5万人,预计年实现销售额500万元。”韩坊村供销综合服务社主任孙传刚介绍。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任治安 通讯员 田继康)

    责任编辑:刘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