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要闻
    你的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 他山之石

    十年奋进“好日子”

    山东省临沭县供销合作社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3年6月27日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浏览:

    于家山与韩村的田间,6000亩红薯“智慧田”郁郁葱葱。受访单位供图

    初夏的山东省临沭县朱村,满目皆绿,沂蒙支前馆、沂蒙民俗馆、好日子超市里,游人纷至沓来。浩浩荡荡沭河水、绵绵密密柳林风,田里种柳、家中展艺,一群群农民捧上“金饭碗”。

    “十里薯乡”于家山,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临沭地瓜”变身“网红”,丰富了长三角百姓的“菜篮子”,鼓起了老区人民的“钱袋子”。

    十年奋进,沂蒙老区的“好日子”来了。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朱村视察时,作出“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的重要指示。

    殷殷嘱托化作前行动力,临沭传承红色基因,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加快建成鲁南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沂蒙老区好日子示范区。

    农业生产“托”出“好日子”

    临沭是“钻石之乡”“工业之县”。如何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实现“好日子”?十年来,临沭县探索了激活“三农”发展潜力、发展产业经济的路径。临沭县供销合作社作为奋楫者之一,将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作为贯彻落实让农民过上“好日子”的先手棋。

    在于家山与韩村的田间,6000亩红薯“智慧田”郁郁葱葱,4.5万米滴水灌溉管网“四横四纵”,专用土壤监测设备和数控摄像头,成为这些红薯苗生长的技术“标配”,用什么肥、什么时间浇水、长势如何都一目了然。

    “我们这里的红薯种植历史悠久,是优势产业。但大多耕地以丘陵沙土为主,灌溉难成为了红薯产业发展壮大的‘拦路虎’。”“十里薯乡”中心村于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张长义说,“今年供销合作社的水利托管服务,切实为我们解决了浇水难题,彻底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困境,不仅可以节水70%,预计红薯亩产比之前会增加1000斤,亩均增收800元,村集体年可增收30多万元。”

    “我们以水库经营使用权评估价入股,与临沭县供销合作社(山东临发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绿水韩村水库有限公司,村集体占股49%、临发供销集团占股51%,服务周围6000亩红薯,并以占比进行盈余分红。”韩村党支部书记王怀涛说,“别看红薯种植是我们的主导产业,但因为缺水,红薯苗都是从外地购买,不仅成本高,运输中伤苗现象也无法避免。”

    农业生产“托”出“好日子”

    着眼于此,山东临发供销集团旗下临沂市绿水青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后哨村集体依托水库共同成立临沭绿水后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红薯育苗基地,解决了当地红薯产业发展的短板问题。“今年仅红薯苗一项,每亩地节省费用200元。”家门口有了苗、不愁浇水灌溉,于家山村民张文上对今年红薯亩产信心满满,“预计今年红薯亩产可达七八千斤。”

    据了解,山东临发供销集团积极参与深化水库管理体制改革,采取“村社共建”方式,与镇政府、村集体组建公司,开展水利托管服务,目前已全面开展小(二)型水库统一经营管理工作。

    高湖村地处城乡接合部,人均耕地不到1亩,土地单块面积小且分散,不仅存在没人种地的困境,种地收入也难以支撑农民生活。临沭县供销合作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成为当地农民开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利器”。

    围绕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等中心工作,临沭县供销合作社指导村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开展生产托管服务,采取“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和“新型经营主体+土地托管+综合服务”等模式,为合作社提供农资供应、农机作业、代耕代种、收储加工、农产品销售等服务。目前,全村累计托管土地1000余亩。

    临沭县社因地制宜,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土地托管和水利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目前,临沭县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近20万亩。

    赋能产业发展助力“好日子”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

    为推动红薯产业发展,临沭县社创建农业服务大数据平台,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6000亩红薯地的技术“标配”就是产业数字化的一隅。

    据记者了解,山东临发供销集团与上海左岸芯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联滏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建立好日子现代农业大数据(临沭)有限公司,为红薯生产提供耕、种、管、收、售“一条龙”全程数字化托管服务,不仅实现了科技化管理,还通过好日子现代农业大数据平台,推进“合格证、绿标、申农码”三合一。消费者通过微信、支付宝扫码,可轻松查看农业主体信息,追溯农产品生产、监管、认证等溯源信息。同时,好日子农业大数据平台还连接下游消费市场,实时监测市场相关信息数据,帮助农民做好产销对接,拓宽红薯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在有着“支前模范村”和“红色堡垒村”之称的朱村,围绕以朱村为核心打造“一村带九村”好日子示范区的规划,供销服务站为片区村民提供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统防统治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以及产品加工、销售资讯和相关配套物资,并实施万亩生产托管项目,服务黄牛养殖、葡萄种植等产业发展。

    依托供销合作社的流通渠道,朱村党支部领办的珍珠苑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了暖性旱稻、高淀粉马铃薯等高效订单农业项目,由合作方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等,并回收产品。珍珠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利国说:“旱稻亩产1200斤,3块钱一斤回收;马铃薯亩产6000斤,8毛钱一斤回收。”

    围绕柳编产业,临沭县社与临沂欧拉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托管杞柳种植,打造1500亩杞柳种植园,助力杞柳种植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同时,临沭县社为柳编产品搭建销售平台,建成50亩物流配送中心和1.5万平方米柳编展馆,并与企业联合连续承办了3届中国(临沭)柳编旅游文化产业博览会。在线上,临沭县社组织企业人员开展专项培训,探索“网红”电商销售方式。柳编合作社、柳编加工间开在家门口,技术人员现场教学,柳编产品直接销售,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妥妥地端上了“金饭碗”。

    共建共享“好日子”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十年来,围绕建设文化振兴、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供销合作社不遗余力。

    穿村而过的河流、石头垒砌的墙体、毛草铺就的房顶、红色毛笔字题写的供销合作社……在于家山,红薯种植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成为“十里薯乡”文旅融合发展的真实写照。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于家山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中心,集日用品超市、再生资源回收、快递流通服务、农产品上行及金融服务于一体,成为新时代下农民生产生活综合性服务平台的掠影。

    挑着扁担与货匣的铜像、水泥柜台、供销品牌产品、时下“网红”产品……供销合作社的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汇,供销元素成为景区最亮的一抹“绿色”,不仅满足了村民、游客的需求,还是景区热门打卡点之一。

    得益于临沭县社打造的县乡村三级流通服务网络,作为供销合作社流通服务网点的末端“支流”,村综合服务社为农民的“好日子”不断加码,而这样的末端“支流”已覆盖全县13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

    在朱村,曹庄供销合作社和朱村村“两委”共同成立山东朱村供销合作有限公司,将服务落在实处,解决村民生产生活难题,助力农民“好日子”过得更殷实。

    曹庄供销合作社与朱村党支部合作成立好日子超市,扩大红色景区的辐射作用,成为“一村带九村”好日子示范区项目之一,帮助周边9个村销售农产品。好日子超市里大米、茶叶、红薯、糕点一应俱全,为游客提供“一站式”购物服务。

    朱村供销合作有限公司通过推出电商服务、建起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办起电商直播培训,助力发展好日子示范区项目。“朱村人的好日子越来越好了。”珍珠苑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王春昌说,“我种了3亩多晚秋黄梨,年收入近4万元,2022年有好日子超市帮我直播带货,既省心还能卖上好价钱,加上葡萄园的收入,一年收入10多万元没问题。”

    朱村供销合作有限公司在服务百姓的同时,努力提升“好日子”的内涵,除了依托好日子现代农业发展大数据公司,打造“数字农业”,还全面推行乡村环境整治,为红色朱村添“绿色”。好日子超市与临沭县社所属企业供销勤跑腿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合作,在朱村设立勤跑腿回收实践中心,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公司的流动垃圾回收车,每天定点定时上门收集垃圾,村民只需将垃圾分类装入黑色、红色塑料袋,待工作人员扫码后,即可获取积分。实践中心还在村里专门设置了智能垃圾回收站,不能及时投放垃圾的村民可以根据标识自行扫码投放,同样可以获取积分。

    好日子超市不仅是合作交流的平台,还是促进乡村文明的抓手。供销合作社和村党支部在好日子超市开展“村民自治积分量化评比”活动,设计制作“和美朱村”微信小程序。在小程序上,村民不仅可以查看村里工作动态,查阅有关惠农政策,还能报名参与村庄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秸秆禁烧、垃圾分类等工作,获取量化积分,再凭积分在好日子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朱村党支部书记王济钦说,自2022年4月份运行以来,该微信小程序已注册村民近2000人,兑换各类积分商品价值3万余元。

    十年时光,随着各类资源要素加速汇聚、融合裂变,释放出巨大的带动效应,一个个有实力的乡村、农民的乡村、活力的乡村、宜居的乡村、奋进的乡村已然照进现实。当年保护红军的绿水青山,如今释放出改革红利,带动老区人民增产增收,激荡着创新发展活力,共赴“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