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 时政要闻

小小“菜篮子”拎起大民生

2022年9月15日 来源:
字体:
打印本页 浏览:

这两年的年夜饭,山东青岛市民卢鹏涛家的餐桌上多了个新菜品——冬笋炒腊肉。“这可是地地道道的南方菜,搁十年前,那可是稀罕货。”尽管守着山东这个“大菜园”,时令性强的南方特色蔬菜品种,曾经也是这位“老饕”可望不可即的。

“过冬神器”白菜、大葱走下“神坛”,各色蔬菜随吃随买——十年间,这样的变化发生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物流水平的提升、市场信息的贯通,东西南北的地理界限被打破,越来越多的生鲜农产品实现朝采夕至,充盈着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果盘子”。

菜篮虽小,牵系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各地全面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发展、市场流通、质量监管、调控保障等工作,“菜篮子”产品供应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农民腰包越来越鼓,百姓餐桌菜色越来越足,小菜篮拎出了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压实责任,“菜篮子”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供给质量不断提升

“菜篮子”拎得稳不稳,老百姓餐桌是否丰盛,是重大的民生关切。我国有14亿人口,每天就要消耗192万吨菜。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吃的要求不仅在于吃得饱,也更加追求吃精吃鲜吃好。

临近晚餐时分,北京市朝阳区居民吴女士在附近的一家菜场内挑选蔬菜,尖椒、娃娃菜、秀珍菇、胡萝卜等被她一一放入购物车内:“现在都说多吃蔬菜健康,我每天买的量和样数都比以前多多了。”

十年来,我国在确保扎紧“粮袋子”的同时,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保障“菜篮子”“果盘子”等有效供给,品种更加丰富多样,品质持续优化升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这十年,我国主要“菜篮子”产品产量稳步增长。2021年,全国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禽蛋、牛奶等产品总产量达13.01亿吨,比2012年增长25.4%。

每年元旦、春节“两节”前,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坡田洋万亩冬季瓜菜种植基地就格外忙碌。海南是中国的冬季“菜篮子”,冬季瓜菜产量突破500万吨,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广东、福建等省区一道,用“南菜”托稳了我国城乡居民冬季蔬菜供应。

“菜篮子”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北方设施蔬菜产区,寿光更是以“棚海”闻名。然而十年前,“菜乡”寿光的蔬菜发展,却存在着被“卡脖子”的风险。自2012年开始,寿光不断出台蔬菜种业发展扶持政策,拿出专项资金,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十年过去,今天的寿光,国产种子的话语权不断增强,保护和登记的自主研发蔬菜品种达到160个,种苗年繁育能力达到18亿株,并依托“部省共建”,建成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向标准化要质量、要品牌。

对人多地少的大中城市而言,如何答好“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这张考卷,更加需要担当与智慧。市长负责制是“菜篮子”工作的一项基本方针,但怎样才能更好发挥这一制度的指挥棒作用?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给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答案——健全“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激励机制。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原农业部会同“菜篮子”食品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制定了相关实施细则,并两次开展“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有效推动大中城市“菜篮子”工程建设行稳致远。

畅通堵点,流通效率不断提升,生鲜果蔬全年不断档

今年4月24日,北京市朝阳区发布了连续3日开展核酸检测的通知。一时间,居民开始大包小包地往家“运菜”。不过,北京市民担心的“买菜难”不仅没有出现,菜价反而比平时还要便宜了。

销量大了,为什么菜价却降下来了?这要归功于“菜篮子”产品应急调控机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针对市民旺盛需求,北京市立即启动“菜篮子”产品应急调控预案,保障外地农产品顺利进京,大型连锁超市、生鲜电商平台等重点保供企业按照日常消费3倍以上备货,部分需求量大的重点区域甚至提升至5倍甚至10倍。3天后,北京居民“菜篮子”的“风向标”——新发地批发市场的蔬菜上市量一路攀升,直接打破了建场34年来同期最高纪录,给居民的“吃菜自由”提供了足够的底气。

除了产地调运“给力”,保障物流环节的通畅同样功不可没。事实上,十年来,随着我国蔬菜生产流通格局的改变,夏秋“北菜南运”、冬春“南菜北运”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物流运输成了“菜篮子”保供不可回避的话题。

“4-8月主要是山东、河北南部的甜瓜,8-10月以河北廊坊为主,10月辽宁甜瓜登场,12月中旬到来年2月中旬靠海南、云南等地填补空缺。”北京新发地市场“甜瓜大王”吴晓峰说,一年四季各地产甜瓜循环往复、依次上市,有效保障了市场全年甜瓜供应不断档。

像吴晓峰一样在全国布局供应基地的批发商不在少数。十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和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的不断完善,我国蔬菜生产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国内蔬菜供给呈现“大菜园、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鲜活农产品实现跨区域调配、跨季节销售,各类蔬菜基本都能实现全年供给。

“疫情形势紧张的那段时间,真担心地里的菜运不出!但我很快就拿到了通行证,可解决了大难题。”今年6月25日,河北省邯郸市的货运司机王帅飞拿到了“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

为了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行通畅,今年6月1日,农业农村部会同“菜篮子”食品管理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制定了《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工作指南》。蔬菜、水果、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纳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范围,大大提高了流通效率。

托稳百姓“菜篮子”,既需畅通交通“大动脉”,也要保证疏通城市内的物流“毛细血管”。

近年来,各地积极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科学规划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零售网点,加强设施建设。生鲜宅配、电商直销等新流通业态如雨后春笋快速成长,平价菜店、蔬菜社区直通车开到了居民家门口,与农贸市场、生鲜店、社区超市、电商前置仓等贴近消费端的仓储资源一道,共同织密“菜篮子”产品联保联供的基础网络。

提升收益,强化供应链稳定性,拎稳居民“菜篮子”

2016年,吉林省西瓜收购价在一个月内快速下探,瓜农损失惨重。“收西瓜的时候才知道西瓜哪儿哪儿都是。”

农民市场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相对较弱,容易“一哄而上、一哄而下”。要打破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怪圈,稳定农民收益,强化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引导农户合理安排生产,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国加快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工作步伐。2017年,原农业部在对已运行十余年的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全面评估和调整基础上,编制发布“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进一步发挥市场信息在指导生产、引导市场和服务决策中的作用。随后,中国遵义朝天椒(干椒)批发价格指数等一批特色农产品价格指数应运而生,为农户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销售提供了渠道,成了指导农户生产的“风向标”。

打通产销两端的信息壁垒同样迫在眉睫。2018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开展系列贫困地区产销对接工作,平日里“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贫困地区农产品得以面对更广阔的市场,累计签约额超500亿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这样搭桥牵线的平台并没有止步。农业农村部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

既要“卖得走”也要“存得住”,农户才能“想什么时候卖就什么时候卖”,收益方能更有保障。

重庆市江津区石蟆镇正林村二社72岁的村民周勇对此深有体会:“今年种了21亩橄榄,在冷库存到明年3月价格还能从3元/斤涨到20多元/斤。”前几年由于没有人来收,周勇种的橄榄都烂在了地里,得益于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周勇不仅解决了储存难题,还进一步打开了市场销路。

为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2020年4月,农业农村部正式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聚焦“产地”、深入“田间”,从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脱贫地区开始,逐步覆盖到全国各地。据了解,中央财政以“先建后补”的方式,两年共支持2.7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并支持整县推进,新增库容1200万吨以上,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进入“快车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缓解“菜贱伤农”“丰产不丰收”等问题,提高农民抵御市场价格风险能力,增强产业链稳定性,一些地方开始探索蔬菜目标价格保险,为农民收入加上“安全锁”。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孙集镇小张家村蒜薹种植户李世洪就是受益者之一。2018年,山东省首次将蒜薹纳入特色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理赔范畴,一场在蒜薹生长期的强降雨,让李世洪受到了不小的损失。“幸亏有了蒜薹目标价格保险,我4月投保,6月保险公司就进行了赔偿。”共计7.8万余元的赔付款,给了李世洪继续种植的信心。

“菜篮子”不大,装着民意;“菜盘子”虽小,盛着民心。十年来,我国“菜篮子”经历了数次大考,依然牢牢守护住了百姓的餐桌。进入新时代,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加快建设,农民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而居民即便“宅”在家里,也能通过丰富多样的“菜篮子”,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www.qdco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青岛西海岸新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2022016265号-2